人物
时段
朝代
诗文库
陈东父示及新文 北宋 · 范纯仁
 押尤韵
世德钟良士,爽气横清秋。
公才辅经术,文价伏时流。
近从计廷召,斩为梁苑游。
京都利名地,趋谒先公侯。
高情远俗尚,壮丽资冥搜。
清尊破旅颜,黄菊迎归舟。
佳藻盈大轴,遗我蠲穷愁。
正声和群心,明珠炫双眸。
词高不可继,惠重终可酬。
愧君乐善怀,行义愚当脩。
进士苗纵归紫逻山居 唐 · 司马扎
 押梗韵
汝上多奇山,高怀惬清境。
强来干名地,冠带不能整。
常言梦归处,泉石寒更静。
鹤声夜无人,空月随松影。
今朝抛我去,春物伤明景。
怅望相送还,微阳在东岭。
庐江四辨 其一 庐江 唐 · 卢潘
 出处:全唐文卷七百九十二
凡作事必法古。
名地者必求于古。
地而不古。
失其地矣。
秦一天下。
破国为郡。
名地者唯求于禹贡与山海经。
始皇二十六年
扬州之地为九江鄣郡会稽
九江会稽出禹贡。
鄣出山海经。
按海内南经云。
三天子鄣山在闽西。
注云。
歙县东。
浙江出焉。
海内东海云。
庐江出三天子都。
入江彭泽西。
注云。
彭蠡
彭泽县西是也。
经又曰。
一名天子鄣。
江南之鄣。
由此名也。
庐江彭蠡西涯。
庐江以立名。
项羽英布九江王
尽有扬州之地。
汉高九江淮南
即封淮南王
十一年诛。
皇子长为淮南王
孝文八年长死。
徙封长子安为淮南王
赐为庐江王
勃为衡山王
应劭曰。
庐江故庐子国也。
考寻载籍。
古无庐国之名。
庐江为庐戎之地也。
按左氏传。
卢戎亦曰庐。
宣城西山中。
误以中庐之庐为庐江之庐。
后人因迷而不悟。
按汉书诸侯王年表。
北界淮濒略庐衡为淮南
颜注云。
庐衡二山名也。
衡即今霍山
东汉地理志。
建武十年六安国
以县属庐江郡
郡十四城。
有舒浔阳襄安
郡南有九江
东合大江
大江之南与彭泽相接。
既得浔阳
浔阳庐山
庐山庐江而名。
古矣。
庐江之地。
包江南北而有之。
景武庐山记云。
匡俗周威王时
生而神灵。
居于此山上。
世称庐君
则是因山为号。
不因为庐而名山。
西域法者曰惠远
庐山记。
不知所始。
乃曰匡俗出殷周之际。
结庐上因名曰庐。
其谬甚矣。
豫章旧志。
俗父与番阳吴芮佐汉定天下而亡。
汉封浔阳
武帝南巡。
明公
不因而名愈明矣。
余故曰事必法古。
名地者必求于古。
庐江自山海经所谓出三天子都者是也。
今山在彭蠡之上。
亡其所谓庐江者。
事移事古名与地改故也。
又按经云。
浙江出三天子都在其东。
地理志云。
浙江黟县南率
东入海。
率则歙。
浙江是也。
率山歙州南。
连延而西曰浙岭。
浙水实出其阴。
又西走彭泽
凡三百里。
并水出山阳者。
皆西流汇于彭蠡
庐江乎哉。
是必一水也。
又按今浔阳江州大江之南。
浔阳大江之北。
名地为国者。
岂限江之南北哉。
求于古而已矣。
庐江之国。
自山海经而名者为是。
大唐三藏大遍觉法师塔铭 唐 · 刘轲
四言诗 出处:全唐文卷七百四十二
岁丁巳开成纪年之明年。有具寿沙门曰令检。自上京抵洛师。以缥囊盛三藏遗文传记。访余柴门于行修里。且曰。闻夫子斧藻偫言旧矣。讵直专声于班马。能不为释氏董狐耶。抑岂不闻贞观初慈恩三藏之事乎。敢矢厥来旨云。三藏事迹载国史及慈恩传。今塔在长安城南三十里。初高宗塔于白鹿原。后徙于此。中宗制影赞。谥大遍觉肃宗赐塔额曰兴教。因为兴教寺。寺在少陵原之阳。年岁寖远。塔无主。寺无僧。荒凉残委。游者伤目。长庆初。有衲衣僧昙景始葺之。大和二年安国寺三教谈论大德内供奉赐紫义林。修三藏忌斋于寺。斋众方食。见塔上有光。圆如覆镜。道俗异之。林乃上闻。乃与两街三学人共修身塔。兼砻一石于塔。至三年修毕。林乃化遗言于门人令检曰。尔必求文士铭之。检泣奉遗教。直以铭为请。非法允之冢嫡。谁何至此乎。轲三让不可。乃略而铭之。三藏讳元奘。俗陈姓河南缑氏人。曾父钦。后魏上党太守。祖康。北齐国子博士。父惠英。长八尺。美须眉。魁岸沈厚。号通儒。时人方汉郭林宗。有子四人。奘其季也。年十三。依兄捷出家于洛。属隋季失御。乃从高祖神尧晋阳。俄又入。学摄论毗于基暹二法师武德五年。受具于成都。精究篇聚。又学成实于赵州深。学俱舍于长安岳。于是西经前来者。无不贯综矣。初中国学者。多以实相性空。通贯偫说。俾彖象蹄笱。往往失鱼兔于得意之路。至于星罗棋布。五法三性。析秋毫以矢名相。界地生汇。各有攸处。曾未暇也。大遍乃兴言曰。佛理圆极。片言支说。未足师决。固是经来未尽。吾当求所未闻。俾跛眇儿视履。必使解行如函盖。始可为具人矣。且法显智严何人也。犹能孤游天竺。而我安能坐致耶。初三藏之生。母氏梦法师白衣西去。母曰何去。曰求法。贞观三年。忽海中苏迷卢山遽凌波而入。乃见石莲波外承足山。险不可上。试踊身腾踔。飒然飙举。升中四望。廓澈无际。而自占曰。我西行决矣。至凉州都督李大亮防禁特切。逼法师还京。法师乃宵遁。渡瓠芦河。出玉门。经莫贺延碛。艰难险阻。仆而复起者。何止百十耶。自尔涉流沙。次伊吾高昌王曲文泰遣贵臣以驼马迓法师于白力城。王与太妃及统师大臣等尊以师礼。王亲跪于座侧。俾法师蹑肩而上。资赠甚厚。送至叶护可汗衙。又以廿四封书。通屈支等廿四国。献花缯五百疋于可汗。称法师是奴弟。欲求大法于婆罗门国。愿可汗怜师如怜奴。其所历诸国。为其王礼重。多此类也。自尔支提梵刹神奇灵迹。往往而有。法师皆沥诚尽敬。耳目所得。孕成多闻。与夫世称博物者。何相万耶。详载如传。惟至中印度𨚗烂陁寺。寺遣下座廿人明详仪注者引参正法藏。即戒贤法师也。既入谒。肘膝著地。舐足已。然后起。法藏讯所从来。曰自支𨚗。欲依师学瑜伽论。法藏闻则涕泗曰。解我三年前金人之说。伫尔久矣。遂馆于幼日王院觉贤房第四重阁。日供担步罗果一百廿枚。大人米等称是。其尊敬如此。法师既名流五印。三学之士。仰之如天。故大乘师号法师摩诃天。小乘师号解脱天。乃白大法藏请留之。法师曰。师等岂不欲支𨚗之人开佛慧眼耶。不数日。东印度王拘摩迎法师。戒日王闻法师在拘摩处。遣使谓拘摩曰。急送支𨚗僧来。拘摩曰。我头可得。僧不可得。戒日神武雄勇。名震诸国。乃怒曰。尔言头可得。可将头来。拘摩惧。乃严象军二万。船三万。与法师同溯殑伽河。筑行宫于河北。拘摩自戒日于河南。戒日曰。支𨚗僧何不来。拘摩曰。大王可屈就。王既见法师。接足尽敬。且曰。弟子闻支𨚗国有秦王破阵乐。乃问秦王是何人。法师谈太宗应天顺人事。王曰。不如此。何以为支𨚗主。因令法师出制恶见论。然小乘外道。未即推伏。请于曲女城集五印沙门婆罗门等。兼十八国王。观支𨚗法师之论。凡十八日。无敢当其锋者。戒日知法师无留意。厚以象马橐装饯法师。又以素謺印书使达官送法师。所经诸国。兵卫达汉境。法师却次于阗。因高昌商胡入朝。附表奏自西域还。太宗特降天使迎劳。仍制于阗等道送法师燉煌于流沙。鄯部于沮沫。时帝在洛阳。敕西京留守梁国公元龄备有司迎待。是日宿于漕上。十九年春正月景子留守自漕奉迎于都亭。有司颁诸寺帐舆花幡。送经于宏福。翌日。大会于朱雀街之南。陈列法师西域所得经像舍利等。其梵文凡五百廿夹。六百五十七部。以廿马负而至。自朱雀至宏福十馀里。倾都士女。夹道鳞次。若人非人。曾不知几俱𦙁矣。壬辰。法师谒文武圣皇帝于洛阳宫。二月己亥。对于仪鸾殿。因广问雪岭已西诸国风俗。法师皆备陈所历。若指诸掌。太宗大悦。谓赵公无忌曰。昔符坚称道安为神器。今法师出之更远。时帝将征法师请于嵩之少林翻译。太宗曰。师西去后。朕为穆太后西京造宏福寺。寺有禅院。可就翻译。三月己巳。徙宏福。夏五月丁卯法师方开贝叶。廿年秋七月。法师进新译经论。仍请制经序。并进奉敕撰西域记十二卷。太宗美法师风仪。又有公辅才。俾法师裼缁褐袭金紫。法师因以五义褒扬圣德。乞不夺其志。遂问瑜伽十七地义。太宗谓侍臣曰。朕观佛经。犹噡天望海。法师能于异域得是深法。非惟法师愿力。亦朕与公等宿殖所会。及三藏圣教序成。神笔自写。太宗居庆福殿。百寮陪位。坐法师。命宏文馆学士上官仪对偫寮读之。廿二年夏六月。天皇大帝居春宫。又制述圣记及菩萨藏经后序。太宗因问功德何最。法师对以度人。自隋季天下祠宇残毁。缁伍殆绝。太宗自此敕天下诸州寺。宜各度五人。宏福寺度五十人。戊申皇太子请法师为慈恩上座。仍造翻经院。备仪礼自宏福迎法师太宗皇太子后宫等。于福门执香炉。目而送之。至寺门。敕赵公中书令褚引入。于殿内奏九部乐破阵舞。及百戏于庭而还。廿三年夏四月。法师随驾于翠微宫。谈赏终日。太宗前席攘袂曰。恨相逢已晚。翌日太宗崩于含风殿。高宗即位法师还慈恩。专务翻译。永徽三年春三月法师于寺端门之阳造石浮图。高宗恐功大难成。改用砖塔。有七级。凡一百八十尺。层层中心。皆有舍利。冬十月中宫方妊。请法师加祐。既诞。神光满院。则中宗孝和皇帝也。号为佛光王。受三归。服袈裟。度七人。请法师为王剃发。及满月。法师进金字般若心经及道具等。显庆二年春二月。驾幸洛阳法师与佛光王发于驾前。既到馆。于积翠宫终译发智婆沙。法师早丧所天。因扈从还访故里。得张氏姊。问茔垄已平矣。乃捧遗柩改葬于西原高宗敕所司公给。备丧礼。尽饰终之道。洛下道俗赴者万馀人。释氏荣之。三年正月。驾还西京。敕法师徙居西明寺高宗以法师先朝所重。礼敬弥厚。中使旁午。朝臣慰问及锡赉无虚日。法师随得随散。中国重于般若。前代虽翻译犹未备。众译焉。法师以功大恐难就。乃玉华宫翻译。四年十月法师如玉华。馆于肃成院。五年春正月一日。始翻梵本。总廿万偈。法师汲汲然常恐不得卒业。每厉译徒。必当人百其心。至龙朔三年方绝笔。法师翻般若后。精力刓耗。谓门人曰。吾所事毕矣。吾瞑目后。可以蘧蒢为亲身物。门人雨泣。且曰。和上何遽发此言。法师曰。吾知之矣。麟德元年春正月八日。门人元一大浮图倒。法师曰。此吾灭度之兆。遂命嘉尚法师具录所翻经纶。合七十四部。总一千三百卅八卷。又造俱𦙁画像弥勒像各一千帧。又造素像十俱𦙁供养悲敬上油各万人。烧百千灯。赎数万生。乃与寺众辞。三称慈尊。愿生内眷。至二月五日夜。弟子光等问云。和上决定得生弥勒内众否。颔云得生。俄而去。春秋六十九矣。初高宗闻法师疾作。御医相望于道。及坊州奏至。哀恸。为之罢朝三日。敕坊州刺史窦师官给葬事。又敕宜听京城僧尼送至塔所。门人奉柩于慈恩翻经堂。道俗奔赴者日盈千万。四月十四日葬于浐东。京畿五百里内。送者百馀万人。至总章二年四月八日。有敕徙于樊川北原。伤圣情也。法师长七尺。眉目若画。直视不顾。端严若神。自大教东流。翻译之盛。未有如法师者。虽滕澄什康会竺护之流。无等级寄言。其彬彬郁郁。已布唐梵新经矣。自示疾至于升神。奇应不可殚纪。盖莫详位次。非上地其孰能如此乎。又曰。
三藏之生,本乘愿来。
入自圣胎,出于凤堆。
大业之季,龙潜于并。
孺子谒帝,与兄偕行。
神尧奇之,善果度之。
不为人臣,必为人师。
师法未足,自洛徂蜀。
学无常师,鸟必择木。
迹穷夷夏,更讨身毒。
寺入烂陁,师遇尸罗。
王逢戒日,论得瑜伽。
瑜伽师地,藏教泉府
猬●98A7名数,玺抽圣绪。
我握其枢,赤幡仍竖。
名高曲女,归我真主。
主当文皇,臣当蔡梁。
天下贞观,佛氏以光。
光光三藏,是护是付。
付得其人,经纶彬彬。
梵语华言,胡汉相宣。
台臣笔受,御膝前席。
积翠飞花,恩光奕奕。
太宗序教,天皇述圣。
扬于王庭,百辟流咏。
三藏慰喜,灵祇介祉。
蔑彼滕什,曾无此事。
我功成矣,我名遂矣。
脱屣玉华,升神睹史。
发棺开殓,天香馥馥。
地位殊分,神人是卜。
中南地高,樊川气清。
修塔者谁,林公是营。
门人令捡,实尸其事。
铭勒塔旁,捡真法子。
雁山 宋 · 左纬
五言律诗 押齐韵
乱山无限好,幽径有时迷。
石骨秋偏瘦,松梢老却低。
天寒闻雁过,月白见乌栖。
海上知名地,无人识马蹄(明杨晨赤城别集》卷五引《广雁山志》)
灵岩寺 清 · 戴亨
五言律诗 押阳韵
铁缕袈裟旧佛图澄铁袈裟尚存),虬松枝干长玄奘西去摩曰汝可西长一年枝忽东向弟子知师归矣)
神僧归寂寞,林壑望苍茫。
野鸟啼空谷,虚堂闻妙香。
筌蹄何处觅,心向静中忘。
双峰天泉上人所藏南岳笑印蒲萄幛 元末明初 · 张以宁
 押词韵第二部
南岳之僧今玄奘,西游惯见龙珠帐。
满襟萧爽金天秋,醉洒双峰雪色幛。
双峰上人昼诵经,阶前雨花深一丈。
老髯合遝献夜光,贝阙苍苍月东上。
我尝酷爱温日观,今见此画尤豪宕。
古藤千年蛟始蜕,霜骨脱落转崛强。
柔枝百尺凤下翔,翠蕤婀娜森相向。
新须旧叶更可怜,蝉翼蝇头纷万状。
下有漪兰杂奇石,意态翛然甚幽旷。
忆昔吾家博望,万里乘槎凌浩荡。
今朝展幛寒色来,眼底玉关冰雪壮。
亦欲因之歌远游,大呼千斛凉州酿。
商翁 北宋 · 沈辽
七言律诗 押支韵
征南名地蚤相知,老向潇湘看立碑(原作牌,据四库本改)
壮节独驰南峤事,古风不括故山诗。
愁烟半锁黄茅垄,部曲谁寻旧将旗。
遥瞩芜江想灵气,孤云落日不胜悲。
半閒 明 · 张宁
五言律诗 押尤韵
动里心常静,忙中乐自由。
租庸长预了,子姓早分忧。
事办多临弈,耕馀便出游。
何如贾秋壑名地总虚浮。
赠友之闽 南宋 · 赵良坡
 押阳韵
世人作离别,惟别酒一觞。
今我与君别,稍稍鄙玕琅。
闽海古名地幕职不可量。
圣明广延揽,计日下褒章。
愿将此言赠,用以代琼浆。
关中纪游诗 其十三 民国初 · 连横
七言绝句 押寒韵
塔影横空夕照残,钟声迢递度林峦。
轻沙细草城南路,古寺停车看牡丹
注:慈恩寺曲江近附,为玄奘法师译经处。其内一塔,则历史上著名之雁塔也。院中牡丹方开。
关中纪游诗 其二十 兴教寺玄奘法师 民国初 · 连横
七言绝句 押微韵
白马驮经万里归,慈恩功德古来稀。
塔铃自语禅林静,法相宗风已式微。
白雪楼(以楼起碧空名标雅曲为韵) 唐 · 王棨
 出处:全唐文卷七百六十九
余尝自雍南游。
经过郢州
此地曾歌乎白雪。
后人因创其朱楼。
观夫迢迢山峙。
奕奕云浮。
屹临江岸之旁。
将其丽曲。
起郡城之上。
得以消忧。
是何栋触晴霞。
檐侵虚碧。
旁瞻目尽于千里。
俯瞰心悬于百尺。
何年结构。
取宏制于庾公
此日登临。
仰嘉名于郢客。
其为状也。
𡾰嵼隆崇。
攒烟遏空。
势耸晴蜃。
梁横晓虹。
伟殊规之罕及。
犹清唱之难同。
试问邹生。
岂似梁王之馆。
如延孟子
何惭齐国之宫。
莫不高与调侔。
妙将雅比。
笼轻雾以转丽。
带微霜而增美。
浮云齐处。
叠棂槛之几重。
明月照时。
引笙歌而四起。
斯则虚凉无匹。
显敞难名。
天未秋而气爽。
景当夏以寒生。
风触棼楣。
髣髴杂幽兰之响。
烟分井邑。
依微闻下里之声。
且楼之为号也。
有翠有红。
或琼或玉。
岂若表此名地
彰斯妙曲。
况复楚山入座。
黛千点而暮清。
汉水横帘。
带一条而春绿。
亦足以认(一作任)彼清畅。
凭兹丽谯。
掩露台之高峙。
轶烟阁之孤标。
似继馀声。
谢朓閒吟于暇日。
疑遗妙响。
刘琨长啸于清宵。
有旨哉。
每见岧峣。
如闻宛雅。
览宏模之特秀。
知属和之弥寡。
人或誇黄鹤奇落星。
予云俱弗如也。
耍孩儿 明 · 汤显祖
 出处:六十种曲 紫箫记 第三十一出
只见人生十岁。
孩儿的颜如华美。
终朝游戏薄昏归。
二十岁。
骏马光车。
盈盈的高谈雅丽。
三十岁。
举鼎干云气欲飞。
一心在功名地
四十连州跨郡。
垂珰出入皇闱。
闲游四首 其一 1204年3月 南宋 · 陆游
七言律诗 押阳韵 创作地点:浙江省绍兴市越城区
游遍名山日月长,结庐归占水云乡。
醉中即是逃名地,闲外应无度世方。
蜜满脾馀小苦,朮(原作木,据初印本改)苗浥露有奇香。
肺肠自与人间别,堪笑醅缸与饭囊。
王承郾为亡考修明真斋词 唐末至五代 · 杜光庭
 出处:全唐文卷九百三十六
伏闻至道开图。三尊垂教。
惠覃幽显。泽浃死生。
游观八门。播宏慈而济苦。
悯伤幽夜。回法炬以流光。
南宫辟鍊化之庭。丹启超升之籍。
上智童子。愿开罪福之由。
飞天神人。请示忏陈之品。
敷明真奥典。拔度幽关。
披玉匮灵科。解销考对。
元清昏翳。洒润焦劳。
拯拔穷魂。咸为善爽。
终天载劫。俱沐元慈。
臣先考运偶道风。常参宝箓。
身逢圣日。累践官荣。
处世网之中。宁无过误。
履尘寰之内。必有愆违。
况职主庖羞。须行宰戮。
旋司戎伍。每举刑章。
出领郡符。入居近密。
或抑强扶弱。或三令五申。
既爽重轻。即为衅咎。
又自乡关隔越。兵火乱离。
故里坟茔。或有侵毁。
冢讼延注。逮及子孙。
兼割货所居。移易门巷。
土木修造。有触明神。
以此忧惶。皆祈忏谢。
是敢遵灵宝科格。修明真道场。
精洁香灯。丰严信币。
披心露恳。悔过希恩。
伏惟太上三尊。十方众圣。
神光下烛。惠渥旁流。
赦先考累世以来深殃积罪。削名地
濯质天衢。故伤误杀之愆。
往债前冤之目。后嗣考延之咎。
先人怨责之瑕。并赐原除。
内外清净。即乞鍊神丹霍。
列籍青华。不经于岱岳酆山。
克證于福堂天路。上愿九元开度。
七祖超升坟墓安宁。幽冥潜静。
三途六趣。共洽胜功。
内族外亲。俱臻景祐。
刳心抆血。拜手祈天。
不任号殒激切涕咽之至。谨词。
文父匡山读书处 明 · 胡应麟
七言律诗 押阳韵
面面烟霞护草堂,千峰遥堕子云床。
琅函尽敞三坟色,玉轴新开二酉藏。
藜火夜寒回太乙,桂丛秋远梦淮王
东林剩有逃名地,不奈声华满柏梁。
龙湖 宋末元初 · 丘葵
五言律诗 押灰韵
一路野花开,春阴满树苔。
旧时僧已去,前度客重来。
浮世年年变,尘心事事灰。
跏趺清昼永,玄奘壁间回。
齐州刺史充武肃军防禦使朱玭加检校司空 唐 · 钱珝
 出处:全唐文卷八百三十二
敕。历下名地也。
司空贵秩也。处名地而增贵秩者。
非夫称推择。洽物情。
焉得独受宠章。重宣王化。
具官朱玭。当年思立。
学武有经。固忠顺之根本。
以机权为枝叶。且能刺部
兼务睦邻。酌宽猛以守常。
就变通而处众。为善难掩。
不伐愈彰。见求福于自谋。
信唯人之可召。乃行茂典。
叶公言。可依前件。
栖白上人 唐末至五代 · 齐己
五言律诗 押删韵
万国争名地,吾师独此闲。
题诗招上相,看雪下南山
内殿承恩久,中条进表还。
常因秋贡客,少得掩禅关。